返回主站|会员中心|保存桌面

库卡机器人及配件服务商    

库卡机器人、库卡机器人备品配件

联系方式
  • 联系人:吴经理
  • 电话:18576370666
新闻分类
  • 暂无分类
首页 > 新闻中心 > 伺服电机编码器ABZ相与驱动器接上位机A!
新闻中心
伺服电机编码器ABZ相与驱动器接上位机A!
发布时间:2025-09-06        浏览次数:7        返回列表

伺服电机编码器 ABZ 相与驱动器、上位机的连接与信号处理

伺服电机编码器的 ABZ 相是实现位置反馈、速度计算、原点定位的核心信号(A/B 相用于辨向和计数,Z 相用于原点校准),其与驱动器、上位机(如 PLC、运动控制器)的连接需明确信号流向、接口类型及抗干扰设计,避免因接线错误或信号失真导致定位不准、丢步等问题。以下从信号定义、连接逻辑、硬件接线、参数配置、常见问题五方面展开,覆盖典型应用场景。

一、先明确:编码器 ABZ 相的核心作用与信号特性

在连接前需先理解 ABZ 相的功能差异,避免混淆信号用途:


信号核心作用信号特性
A 相主计数脉冲,与 B 相结合实现 “位置计数 + 方向判断”增量式编码器每转输出固定脉冲数(如 20 位编码器 = 1,048,576 脉冲 / 转),A 相脉冲频率与电机转速成正比
B 相辅助辨向脉冲与 A 相相位差 90°(超前或滞后):电机正转时 A 相超前 B 相 90°,反转时 B 相超前 A 相 90°,驱动器 / 上位机通过相位差判断转向
Z 相零位脉冲(原点信号)电机每转输出 1 个 Z 相脉冲(部分编码器可设多 Z 相),用于校准 “机械原点”,消除累计误差


关键前提:编码器信号需先接入伺服驱动器(驱动器通过 ABZ 相实现电机闭环控制),再根据需求决定是否将 ABZ 相信号 “转发” 给上位机(如 PLC 需读取实际位置时),不可跳过驱动器直接将编码器接上位机(会导致驱动器无反馈,电机失控)。

二、核心连接逻辑:编码器→驱动器→上位机的信号流向

伺服系统中 ABZ 相的信号传递分 “驱动器内部闭环” 和 “上位机反馈” 两个层级,需严格遵循 “先驱动后反馈” 的原则,具体逻辑如下:


ABZ相反馈信号

Unsupported markdown: list

Unsupported markdown: list

控制指令(脉冲/通信)

伺服电机编码器

伺服驱动器

电机转速/位置调节

上位机(PLC/控制器)


  1. 第一层级:编码器→驱动器(必接,闭环控制基础)
    编码器通过专用线缆(通常为带屏蔽的 8 芯 / 10 芯线,如松下伺服的 MFMCA0030EAD)接入驱动器的 “编码器接口”(如驱动器上的 CN2 端子),驱动器通过 ABZ 相实时采集电机位置 / 速度,与上位机下发的指令对比,调整输出扭矩,实现 “指令 - 反馈” 闭环(避免丢步、过冲)。

  2. 第二层级:驱动器→上位机(可选,按需接入)
    若上位机需实时监控电机实际位置(如 PLC 需显示当前位移、判断是否到达目标位置),可通过驱动器的 “编码器信号输出接口”(部分驱动器自带,如松下 A6 的 CN3 端子、台达 ASD-A2 的 DO 端子)将 ABZ 相信号转发给上位机,或通过 Modbus/EtherCAT 等通信协议读取位置数据(比直接接线更稳定)。

三、硬件接线:分场景详解(编码器→驱动器 + 驱动器→上位机)

不同品牌的驱动器接口定义略有差异(需参考手册),以下以松下 A6 系列伺服驱动器三菱 FX5U PLC为例,提供通用接线方案,核心是 “匹配信号类型(差分 / 集电极)+ 单端接地抗干扰”。

场景 1:编码器→驱动器(必接,差分信号优先)

伺服编码器多为差分输出型(抗干扰能力强,支持长距离传输),需与驱动器的差分输入接口匹配,接线时需区分 “信号正 / 负”(如 A+、A-,B+、B-,Z+、Z-),不可接反。


伺服电机编码器端子(示例)信号类型松下 A6 驱动器端子(CN2)接线说明
A+A 相差分正1(A+)差分信号正端,需接驱动器对应正端子,反接会导致计数错误
A-A 相差分负2(A-)差分信号负端,与 A + 构成差分对,抑制共模干扰
B+B 相差分正3(B+)同 A + 逻辑,与 B - 配合实现辨向
B-B 相差分负4(B-)同 A - 逻辑
Z+Z 相差分正5(Z+)原点信号正端,用于驱动器内部原点校准
Z-Z 相差分负6(Z-)原点信号负端
5V编码器电源正11(+5V)驱动器为编码器提供 5V 电源(不可外接其他电源,避免电压冲突)
GND编码器电源地12(GND)电源地与信号地共接,需单端接地(仅在驱动器端接地,避免地环流)


接线禁忌


  • 不可将差分信号(A+、A-)接成单端信号(如只接 A+,悬空 A-),会导致信号干扰严重,计数丢步;

  • 编码器线缆需用带屏蔽的双绞线(如 AWG26 屏蔽线),屏蔽层仅在驱动器端接地,长度≤10m(超 10m 需加信号中继器);

  • 避免编码器线缆与伺服动力线(如 U/V/W)平行敷设(间距≥30cm),防止动力线的强电磁干扰耦合到编码器信号。

场景 2:驱动器→上位机(可选,转发 ABZ 相)

若上位机(如 PLC)需直接读取 ABZ 相信号(而非通过通信),需先确认驱动器是否支持 “编码器信号转发”(部分低端驱动器无此功能,需选带 “脉冲输出” 的型号),再根据上位机输入类型(差分 / 集电极)接线。


以 “松下 A6 驱动器→三菱 FX5U PLC” 为例(PLC 为集电极输入,需驱动器输出集电极信号):


松下 A6 驱动器端子(CN3)转发信号类型三菱 FX5U PLC 端子功能说明
1(OUT-A+)转发 A 相差分正需通过差分转集电极模块(如 HCNR201)→ X0PLC 多为集电极输入,直接接差分信号会烧毁接口,需加隔离转换模块
2(OUT-A-)转发 A 相差分负模块 GND与转换模块的地共接
3(OUT-B+)转发 B 相差分正模块→ X1用于 PLC 判断电机转向
4(OUT-B-)转发 B 相差分负模块 GND
5(OUT-Z+)转发 Z 相差分正模块→ X2用于 PLC 的原点信号检测
6(OUT-Z-)转发 Z 相差分负模块 GND
24V转换模块电源PLC 24V 输出为差分转集电极模块提供电源(需与 PLC 电源共地)


替代方案(更稳定)
若驱动器支持通信(如 Modbus、EtherCAT),优先通过通信协议让上位机读取位置数据(如松下 A6 通过 Modbus 寄存器 40001 读取当前位置),无需直接接线转发 ABZ 相 —— 可避免信号衰减和干扰,且减少布线成本。

四、关键参数配置:驱动器与上位机的信号匹配

接线完成后需配置驱动器参数,确保 ABZ 相的 “信号类型、计数方式、转发模式” 与硬件一致,否则会出现 “计数错误、原点找不到” 等问题。以下仍以松下 A6 驱动器为例:

1. 驱动器参数(编码器→驱动器的闭环配置)

参数编号参数名称推荐设定值功能说明
Pr003编码器类型选择11 = 差分输出型编码器(默认,匹配绝大多数伺服电机),0 = 集电极输出型(仅旧款编码器用)
Pr004计数方向设定00=A 相超前 B 相时为正转计数,1=B 相超前 A 相时为正转计数(需与机械运动方向一致,反接可改此参数)
Pr005Z 相检测方式11 = 上升沿检测 Z 相(原点信号),0 = 下降沿检测(根据上位机原点触发逻辑调整)
Pr020编码器信号滤波2ms过滤编码器信号中的高频杂波(现场干扰大时可设 5ms,过大会导致响应延迟)

2. 上位机参数(驱动器→上位机的反馈配置)

若通过接线转发 ABZ 相,需配置上位机的 “信号输入模式”:


  • 三菱 FX5U PLC:进入 “系统设置→输入设置”,将 X0/X1/X2 设为 “高速计数器输入”(支持 100kHz 以上脉冲频率),选择 “AB 相正交计数模式”(可同时计数和辨向);

  • 西门子 S7-1200 PLC:调用 “高速计数器指令(HSC)”,配置 HSC1 为 “AB 相正交计数”,设置计数分辨率(与驱动器 Pr003 一致)。

五、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(接线 / 参数 / 干扰)

常见问题可能原因解决方法
驱动器报警 “编码器故障”(ALM 灯亮)1. 编码器线缆接反(如 A + 接 A-);2. 编码器电源未通(5V 无输出);3. 线缆破损1. 对照手册重新核对端子接线(重点检查 A+/A-、B+/B-);2. 测量驱动器 CN2-11 端子电压(需 5V±0.2V);3. 更换编码器线缆
上位机计数与实际位置不符1. 驱动器未启用信号转发(需设参数);2. 上位机计数模式错误(如设为单脉冲而非 AB 相);3. 传动比未换算1. 检查驱动器 “信号转发使能” 参数(如松下 A6 的 Pr150=1);2. 将上位机改为 “AB 相正交计数”;3. 计算机械传动比(如电机转 1 圈 = 滑块移动 10mm,需在 PLC 中设置 “脉冲数→毫米” 的换算公式)
计数有 “丢步”(实际位置<计数位置)1. 编码器线缆屏蔽不良(干扰导致脉冲丢失);2. 驱动器增益过低(负载波动导致丢步);3. 上位机计数频率不足1. 更换带屏蔽的双绞线,确保屏蔽层单端接地;2. 提高驱动器位置环增益(如 Pr030=50);3. 确认上位机高速计数器频率≥编码器最高脉冲频率(如 20 位编码器 1000rpm 时,脉冲频率 = 1e6/60≈16.7kHz,需上位机支持≥20kHz)
Z 相原点信号无法检测1. Z 相线缆未接或接反;2. 驱动器 Z 相检测沿设置错误;3. 电机未转满 1 圈(Z 相每转 1 个)1. 检查 Z+/Z - 接线;2. 切换驱动器 Pr005(0→1 或 1→0);3. 手动转动电机 1 圈以上,观察上位机 X2 端子是否有信号(用万用表测电压变化)

总结

伺服电机编码器 ABZ 相的连接核心是 “先确保驱动器闭环(编码器→驱动器必接),再按需转发上位机”:


  1. 编码器→驱动器:优先用差分信号,严格区分正负极,做好屏蔽接地,配置驱动器编码器类型参数;

  2. 驱动器→上位机:推荐用通信协议读取位置(稳定抗干扰),若接线转发需加差分 - 集电极转换模块,配置上位机高速计数模式;

  3. 调试时先空载测试(确认无报警、计数正常),再带载运行(验证定位精度),优先排除接线和参数问题,再处理干扰。


若你使用特定品牌的驱动器 / 上位机(如台达驱动器、西门子 PLC),可提供具体型号,我会帮你细化接线图和参数配置表。

收缩
  • QQ咨询

  • 电话咨询

  • 18576370666
  • 添加微信客服